面对越来越复杂的营销环境,不仅是传统品牌,新消费品牌也在营销策略布局上遇到了一定困境。如何才能抓准消费者,提升营销链路转化呢?也许,你可以再次对营销的底层逻辑进行拆解,以找到更有效的营销方法。
后流量时代,移动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红利消失,还剩下内容电商半扇门也在渐渐关闭。
线上流量不增长了,线下流量也饱和了。不仅是老营销遇到了新问题,新消费也突然一下子降温了。
怎么办?让我们一起来重新认知营销的底层逻辑,找到增长新方向、新方法。本文内容包括:三个维度、三大场景、五大动线。
们把营销分成初阶、中阶、高阶三个维度,在每个维度上,我们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不是同的。
在初阶营销,我们要重点处理好:人、场、货三大要素,以及在门店范围内的成交过程管理。
在中阶营销,人、场、货就升级了。分别对应的是流量、转化、溢价。此时,视野范围扩大了,要跳出门店到外部找流量和商机。
既要站在更大的客户群建立营销漏斗,又要站在更核心的目标客户群中拉升品牌溢价。
在高阶营销,又升级了。分别对应隐性需求、决策动机、价值认知。此时,就从产品视角切换到了客户视角。
研究客户心智的目的,是要洞察客户隐性需求,引领行业发展,远离产品同质化竞争。同时,针对显性需求,要强化客户决策动机;针对隐性需求,要管理客户认知。
爱因斯坦说:“我们无法用提出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。”
这就意味着,当我们想要解决“人、场、货”的效率与效果时,就必须要提升思考的维度,到中阶营销、高阶营销中去找答案。
这里需要提醒的是:
商业的本质是交易。交易有三要素、三过程、三变量。
- 交易三要素:人、场、货。
- 交易三过程:成交过程、物理过程、心理过程。
- 交易三变量:客户变量、场景变量、价值变量。
-
要真正地把业绩落到实处,我们还需要打造五大业绩动线。
具体包括:人找货、人找场、场找人、货找人、人找人。
在人找货的动线设计上,我们重点在锁定客户显性需求、拦截显性需求和拉升客户欲望。
在人找场的动线设计上,我们重点在锁定客户应用场景、抢占场景份额和建立合作生态。
在场找人的动线设计上,我们重点在锁定圈层客户、搭建场景温室和提供独特体验。
在货找人的动线设计上,我们重点在锁定客户兴趣、扩大潜在触点和内容吸附流量。
在人找人的动线设计上,我们重点在洞察决策动机、提炼客户口碑和挖掘关系传播。
没有伟大的企业,只有时代的企业。
同样,没有最好的方法,只有合适的方法。
在移动互联网之后,在电商流量红利之后,在新消费降温之后,当我们来到了后互联网时代。我们需要重新认知营销,重新找到适用的营销战略与业绩落地。
没有卖不出去的产品,只有卖不出去的认知。